品質時間

by 江 哲維
《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詹采穎
2016/08/11

  我們家不習慣分享自己,也不習慣表達情感,所以更不用說姜涵老師常提到的屬於家庭的「品質時間」。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我愛我的家人,我很在乎他們等……,但真正忙碌時,我們的行事曆上往往沒有空缺安排給家人的時間,時間久了,我們所謂的在乎也隨著時間慢慢失去重量。

  透過學習,讓我更意識到家庭品質時間的重要,那是一份關係緊密的重建,就像上面所說的,我們家不習慣分享自己也不習慣表達情感,沒有這些情感的交流,就算都在同一個屋簷下,彼此的距離卻很遙遠,我不是真正的了解我的家人,他們最近遇到什麼事情、有什麼煩惱或對生活有什麼體會。

  去年我開始安排我們家的品質時間,因為大多時候彼此都很忙碌,能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也只有禮拜天晚上。前期開始一起吃飯時,因為不習慣表達,因此在飯桌上就呈現了大家各吃各的飯,面面相覷的狀態,空氣中夾雜著一絲尷尬,好不容易擠出一些話題,不到一下又進入沉默。

  當時我才驚訝的發現,我面對我在乎的家人如此的陌生,我們內在幾乎沒有交流,我不曾真正花時間去理解我的家人,這份在乎是需要刻意安排,並真正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去經營的。因此之後除了家庭品質時間外,每個人我都會另外詢問他們的近況,依著每個人不同的作息模式去安排。爸爸和媽媽就是下班之後休閒的時間,也不一定每次都要進行深入的對話,可能是陪他們看看電視或分享自己的近況,哥哥則是每周六一起吃早餐,分享彼此的近況,聊聊最近的生活等……。

  這確實需要時間累積,相處的過程中我學習當一個傾聽者,從傾聽的過程去理解他們的想法,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自己的壞習慣出現,比方說為他人下定論、覺得不耐煩或覺得無聊等……,但既然安排了就要想辦法讓整件事變的有意義,所以每一次都在調整自己的狀態。

  這樣的安排也默默的影響家裡的其他人,禮拜天我和哥哥幫爸爸一起慶祝父親節(媽媽回阿嬤家陪阿嬤),爸爸開始會主動的分享他在好學院的所學,以及這些概念他如何運用到生活上,思考這些問題時哪個部分他卡住了等……,聽到他主動的分享心裡很開心,我們開始能討論更不同層面的議題,不再只是生活上的問候,透過這些分享我更理解他是怎麼想的,也很為他在生活上有新的體會感到開心。

  前期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時間需要刻意安排,但隨著時間和情感的累積,它成了一個不能隨便被取消的相處時間,因為更理解彼此,所以更珍惜這樣的時間,過程中難免還是會有爭執,但也因為爭執我們更了解彼此在乎的部分是什麼,這樣的交流也讓我彼此更貼近。

%e5%93%81%e8%b3%aa%e6%99%82%e9%96%93-1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

臉書連結

封面圖源自: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