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親密月刊─越陳越香》系列分享

by 江 哲維

  什麼是愛?姜涵老師曾跟我們說過愛是自律,這樣的觀點並不同於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愛是犧牲、奉獻」。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姜涵老師在親密月刊中說明的「愛的紀律」,回到生活中,你會發現這就是將愛落實在生命中的關鍵鑰匙!


 

  姜涵老師《親密對話》:我愛你 文章摘錄

  去年12月29日,女兒在她的筆記本裡談到「愛」。對她而言,愛似乎是很難談清楚的。於是她問我:什麼是愛?一時之間,我腦中很直接的想到犧牲、忍耐,但我知道對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來說,犧牲和忍耐都太遙遠了。因此,我沒有立刻回答她;我想:找一個適合她學習的愛的途徑,比直接告訴她什麼是愛更有意義。

  女兒見我沒有任何動靜,並沒有放棄她的疑問,於是當我走到餐廳的時候,她再度問我:「媽媽,什麼是愛?」

  媽:「愛是一種紀律。」

  女兒:「什麼是紀律?」

  媽:「紀律就像你們班上大家一起討論的『班級公約』,當你們同學都能做到公約的時候,你們班就會像一個有紀律的班級。」

  女兒:「愛裡面有什麼公約呢?」

  媽:「不逞一時之快、忠於真相、承擔責任、保持平衡。」

  女兒:「是這樣喔。」

  媽:「你問我半天,就這樣沒有下文了嗎?」

  女兒:「你等一下,我去拿我的筆記本,我要把它寫下來。」女兒很快的到客廳裡把筆記本拿到餐廳裡來。

  女兒:「媽,你再講一遍。」

  媽:「不逞一時之快。就像你每次都會跟哥哥說:『我最愛你。』可是,只要哥哥稍稍有什麼地方不是你原先想要的想法或做法,你就會口氣不好又不耐煩,讓哥哥很受不了。哥哥會想:你不是說很愛我嗎?怎麼又這樣對待我呢?所以,如果你是愛哥哥的,你不會只聽自己的感覺來說話,你會先想想。」

  女兒:「我的感覺很重要啊!」

  媽:「是,人是有很快的感受能力,可是,聽到感覺先想想再說話,就表示你這個人不是小狗啊。」(聰明的女兒不會再問我小狗是怎麼回事了)

  女兒:「什麼叫忠於真相呢?相是像不像的像嗎?」

  媽:「相是照相的相。忠於真相,就是原來你心中是愛哥哥的,你必須因為愛他而忠誠的面對他,因為前面你不逞一時之快,但你的情緒還是會干擾你,於是你告訴自己:我是愛哥哥的。愛哥哥就不應該讓我的情緒、口氣傷害哥哥。」

  女兒:「這樣很難欸。承擔責任的擔是擔心的擔嗎?」

  媽:「是這個擔,沒錯。意思是:因為你愛哥哥,你很喜歡,也很開心的為他服務。但是哥哥也有缺點,他的缺點是他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幫他做,你願意幫他承擔。或者,他要你幫忙但是當時你不想做、覺得很麻煩或者做不到,這個時候,你能夠很真誠的、口氣很溫和的告訴他,你現在的想法。也就是說:你願意承擔你對別人行為的結果。這是你學習愛人非常重要的練習。」

  女兒:「那為什麼要保持平衡呢?」

  媽:「承擔責任是一件辛苦的事,因為在做的時候,如果不順利或者發生困難也或者被別人誤會,都會造成你心裡面的不舒服。但是,你只要想到這是承擔責任會發生的,腦子裡面想到:既然我已經答應了,我就不應該在心裡面埋怨或者生氣。等我完成這個承諾,我就可以看到自己很棒,因為媽媽說:我是有能力愛人的好女兒。」

  女兒:「保持平衡對我來說應該是最困難的了。」

  媽:「不會,練習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很棒而且真的可以當媽媽了。(因為女兒很喜歡當媽媽)好了,請你再說一遍你所寫的內容。」

  女兒:「愛是一種紀律,包括:不逞一時之快、忠於真相、承擔責任、保持平衡。

  媽:「很好!我要打烊了。」(通常我要就寢都會說我要打烊了)

  女兒:「媽媽謝謝你。」

  媽:「不客氣,晚安。」

  那一個晚上,我覺得很愉快,因為對女兒談愛,讓我總算有機會出功課讓她練習,也有機會再想想這幾條紀律。人的一生中不能沒有愛,但是孩子們很自然的會往外求愛,卻也忽略了其實在成長過程中,也能藉助父母的引導來學習如何去愛。

  對於「我愛你」這樣的表達,我是非常慎重的,因為我知道這樣的表達必須要有清楚的認識與具體的作為,即使愛的過程很辛苦、很困難,也要勇敢的承擔責任。我對愛的價值觀來自於實踐後所產生的價值,而女兒還小,她正在學習。我所教的「愛的紀律」的內容,當然與派克醫生所說的內容有些出入,但原則卻是相同的。就女兒所熟悉的部份來教,我想派克是不會反對的。

  至於「愛的兩難」例如:「需要工作讓孩子的物質生活能更好些」,以及「陪伴孩子只因為孩子需要我」的兩難局面,當下的抉擇往往是咬牙就過去了,但是後面的日子才是我們真正接受愛的考驗的開始。

  愛,是培養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要能源,也是身為父母對孩子生命品質具體的貢獻。當我在回答女兒愛是什麼的時候,我想到她已經進入「與思考有約」的階段了;這一個功課她得逐步學習,而且我相信:就像上過「青少年風格培養營」的哥哥姊姊們一樣,她一定可以學得好。

  ※親密月刊第四十六期,2002年1月發刊。

10988276_1691305094435626_2745988894192710675_n

Photo by Flickr user Vinoth Chanda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