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月刊─越陳越香》系列分享
分享人:陳姿伶
2015/07/23
親密月刊第三十七期,姜涵老師在《親密對話》中提到:
我得過獎,以一個非科班畢業的人來說,我是準備了十年才被放上舞台的。當我看見自己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很開心,第二個想法則是我終於做到了,等到第三個想法上來的時候,我竟然在想下一次得獎的主題,然後,我就開始與得獎糾纏不休;纏鬥三年,竟也沒小獎就拿大獎(因為,我知道評審要什麼口味了)。當得獎的竅門被我抓到的時候,內心深處總會浮出一段對白:這情境還可以運作個十幾二十年,你真的要這樣玩下去嗎?我的回答是:不這樣玩,還能做什麼呢?不玩了,那以前的寒窗十載,算什麼呢?
其實,我們在付出之餘,總不自覺的想藉著付出得到回饋;最直接的回饋就是不要再變動、再變壞了!甚而要變得更好才是。因為,已經辛苦過了啊!難道,享受自己辛苦付出的成果,也算是一種錯嗎?
我的看法是:這部份請不要用對與錯來想,以對錯的方向想,很容易為自己找到理由,陷入應不應該的窠臼中。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丟棄「回饋是應該」的心理,轉移到「承受」的思考路徑。當「承受」出現,過去的肯定(「外在的羽衣」)全部都再見了。別人提起,告訴他已經過去了;自己根本不要拿它來嚇唬人(當案例解剖可以)。
於是重新思考由外而內的多種議題,他們之間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與可能。「過去十年」已經成為灰了,它是否能在我為它舉辦的告別式中,留下點精神給我呢?如果真要給「那個十年」立個石碑,那就把它定位在:我看見我的恆心,我看見我的毅力,我看見我的態度。
拿自己真正做到的部份賞給自己,其中最主要的不就是精神價值嘛?所謂精神價值的內涵,不外是恆心、毅力、態度等。我們會用這些價值來評價別人夠不夠好、能不能信任、好不好相處;當然,也可以用這些價值來檢視自己。
生命總將落點放在生活中。
面對生涯中曾經擁有的成就,我們總會希望自己能ㄧ直能夠持續擁有,但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這份質疑的困境在:放不下原本有成就的自己──會覺得辛苦了許久,應該可以享受好不好容易獲得的成果,這樣的想法沒錯吧?出現「沒錯吧」就陷入了對與錯的思考方向,而侷限了思考的空間,像是「希望自己未來想要有什麼樣的人生」、「未來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困難跟可能」等想法,可能都無法出現。
老師在此篇文章告訴我們:思考事情時不要用對錯來想,要能放下過去的成就,重新思考生命、生涯的議題,讓自己以開闊的視野來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同時肯定自己過去一路努力面對生命的態度,帶著這份精神,為未來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