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李依珊
2017/03/01
近半年以來,有時候做自己這三個字會出現在心裡面。我要做自己,現在這個自己好不喜歡……等等的。我知道做自己這三個字常常出現在青少年的心中、書刊雜誌標題、所謂成功作家的口中,但對我而言,做自己這三個字是這樣發生的……。想像你現在是可以穿透人心的攝影機,前方有位身穿湛藍色防風大衣、貼身牛仔褲的女性,他正在前往和一個重要的人見面。你選擇穿透他的內心世界,你看到他內心正在上演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劇場:我要跟他(這個對她而言重要的人)說,今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跟朋友一起打藍球,接著一起買早餐,今天要一起念書。……再深入一點穿透這位女性的內心,為什麼他要設想著等等要跟他重要的人見面要說什麼話呢?喔!~她想告訴對方,今天是多麼好的一天!他有這個動機!
這其實很有意思,假設這位女性沒有看到他自己深層的這個動機,有時候他就會沒有辦法做自己,反倒被他這些第一層的想法控制了。
怎麼說呢~這個身穿藍色防風大一的人就是我,有一天我正在想著自己等等要跟對方說什麼,想著想著我覺得內心正在流動的話語都不對勁,因為,我明明有些事情沒做好,「為什麼」好像一直有個動機在挑動著內心正在冒出話語?喔嗚!就是這個「為什麼」,讓我的內心不只有我原所想的美好,而是有一部分是不美好的,假設我今天沒有聽到這個為什麼的聲音,沒有把美好與不美好的地方完整的看見,那麼,我就沒有在做我自己了!意思是,我跟自己之間就有一塊距離。感受一下,確實如此。
做自己對我而言,其實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對自己坦誠,認識我自己,而後選擇我要的自己落實在真實的世界上。當對自己坦誠的當下,我貼近了自己,我喜歡這樣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其他人,為了讓某人開心,或為了讓自己在對方心中留下好印象而揣想的那些話語或行動。
這是個良性的循環,時不時都在觀察內在的世界,感應自己。可是有時候並不是一下子就了解自己,需要靠時間的累積,因此一段時間再次回顧自己時,就能看清楚自己常常在發生哪種相同的狀況、落入哪種模式,接著在思考我喜不喜歡這個自己,我要不要這個自己,不喜歡不要,於是要做出什麼改變。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