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樣感的背後是

by 江 哲維
《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吳櫂暄
2019/05/07

這學期我修了一門大一的新文藝選讀,那堂課的分組是由本班的同學分好後,老師再把非本班的同學分進各組中,然後每一組都會安排一個報告的項目。

在前不久考完期中考後,老師在課堂上提醒同學要開始準備報告。聽到老師的提醒,我就在群組詢問說我們要選擇哪篇文本當作主軸介紹,因為我負責的部分是寫作特色,在我的概念中需要先知道文本才能開始整理,因為每一篇的寫作特色還是會有差異。

我在群組詢問後,組長就回應說,他跟其他組員還在選,我找的資料可以不用跟選的文本相關,我直接做這個作家本身的寫作特色,單篇的寫作特色他們會自行補充。當下我看到回覆的時候內心覺得滿奇怪的,因為這是我的工作範圍,應該由我來負責,他們只需要告訴我選擇的文本是哪篇就好。

正當我抱著疑惑離開對話框,打算接受這個說法的時候,突然看到組長私訊我,他說他第一次當組長,因為還有其他報告,所以還沒確定好文本。在那個瞬間,我明白了剛剛的異樣感是什麼。我想他因為被我詢問報告的進度而感到心虛,因為他其實還沒有開始準備,可是他身為組長的角色,讓他無法直接說出自己還沒開始處理,於是他就用防衛的姿態面對我,採取命令的方式要我只處理作者本身的寫作特色,不要管文本。

重新回想這樣的互動,我認為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一開始因為我沒有加組長的LINE,而直接用群組詢問,但如果我可以站在組長的角度思考,或者是以上下關係去想,就應該用私訊的方式詢問,這樣就不會讓組長在團隊的群組裡面,呈現自己其實還沒處理的尷尬狀態。雖說我一開始確實是認為確定文本的大方向,不管對任何細項都有幫助,所以在群組問的話全部人都可以知道,但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告訴大家,應該是組長決定的事情。

我想我在之後,必須更意識自己的角色定位,並且去思考怎麼樣的互動在這樣的關係中,才是比較合適的表達,同時也比較不容易讓對方產生防衛機制,讓溝通不會在類似的情況下,因防衛機制而無法傳遞彼此的想法。

from:Anna Stampfli on Unsplash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

臉書連結

封面圖源自:Anna Stampfli on Unsplas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