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盲點

by 江 哲維
《iBEING》系列分享
2017/02/25
作者:林文皓

  有一天早上,快要醒來的朦朧當中,聽到媽媽跟哥哥鬧的有些不愉快。沒有聽到詳細的內容,只在最後聽到媽媽說想要去市場一下,碰的一聲就出門了。而哥哥在之後來到我房間,想請我幫忙關心一下媽媽的後續。

  原本我想的是:好,晚點關心一下媽媽想什麼,但是想一想,哥哥跟媽媽吵架,是不是應該要讓他們兩位學習自己溝通比較好?總不能每次兩個人鬧不合我就跳出來吧?所以跟哥哥講說「你要不要自己跟媽媽溝通看看,這畢竟你也要練習怎麼跟媽媽好好相處吧?」隨即哥哥的臉垮了下來,也很快的離開家裡。

  我可以明顯感覺到回覆當時有情緒的哥哥的時候,我沒有友善的協助他,反而在這時候加大他的壓力。當哥哥離開之後,我開始思考,之前我那一瞬間的判斷跟思考,中間到底有什麼樣的盲點。

  「如果我現在是一個思考比較週延的人,我要考慮什麼?」媽媽跟哥哥都不在家,寂靜的家中,我想著我剛剛是不是少思考了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覺得不太舒服,或是一般的說法: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我經常會以為,什麼事情都可以討論,可是許多時候,正是因為情緒當下,所以才沒有辦法好好的說明,這是哥哥的困難,同時也是媽媽經常聽到哥哥不太會表達情感的情況下,總覺得哥哥刻意找她麻煩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當去了解哥哥的意思的時候,總是發現哥哥沒有惡意,但是經常沒有了解媽媽的需求,或是用說反話的方式來告訴媽媽沒這麼嚴重(但是這往往就會讓別人不舒服)。所以我一開始的想法,在哥哥沒有調整之前,讓哥哥跟媽媽進行練習,反而會越來越糟。而哥哥面對這件事情有情緒,我想也是如此。

  所以等到媽媽回來,我重新開始問起媽媽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果然,跟我想到的情節類似,哥哥表達的意思我懂,但是字句上面給人感覺比較帶有諷刺的味道。所以聽到媽媽表達完剛剛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之後,給媽媽一個和緩可以溝通的對象,讓媽媽能夠表達完他想要說的事情。同時媽媽在說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知道媽媽也知道哥哥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但是就是不喜歡哥哥這樣表達)。最後我在聽媽媽講完這件事情的時候,才突然發現,媽媽比起過往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更多一點,也不會在不斷的抱怨哥哥,而是只清楚表達一次剛剛怎麼跟哥哥互動的。

  這又是我自己以為我想的是對的情況,我總是以為我進來傾聽,是一個唯一解決方法,但是其實媽媽自己出去走走,回來情緒消掉一半之後,自己也可以清楚的表達跟有能力了解哥哥;其實媽媽跟哥哥也都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在練習跟處理,他們都有在努力,而不是如我所講,他們要去練習。

  這是我鮮少觀察以及思考他人的結果,常常侷限於過去的經驗,甚至像是對家人貼上了一個標籤,總認為他們就是如此。導致了我思考人的部份處處都是盲點,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所認為的。這除了警惕了我自己對於周遭人認識的不足之外,同時也告訴我:不是每一個人都在停滯不前的循環當中,有些人透過自身的反省跟經驗的累積,他們的生活也不斷的在前進,而我也要繼續的練習自己,讓自己能夠繼續前進。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

臉書連結

封面圖源自: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