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養孩子時或許常會有出現這樣的心聲:「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他好,為什麼他要反彈?」
因為擔心孩子涉世未深、不知道社會的嚴峻而在未來受挫,所以希望提供他們更好的決定;面對孩子強烈的情緒回應,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同時會覺得孩子看不懂自己的苦心,而感到一片好意被辜負了。父母著急的心情起因於愛子心切,然而要怎麼樣才能讓這份愛得以支持、陪伴、協助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呢?讓我們來看看《親密月刊》中江峰老師所提到的。
江峰老師《親密左右腦》──我不是你 文章摘錄
我在「影像對話工作坊」的兩個梯次中都以「美夢成真」這部電影
印象中很深刻的畫面,是父子一同出遊,碰到傾盆大雨,兩人一起
兒子聽到父親的通知(父親已經開始辦手續了,才告訴兒子),非
「你怎麼可以幫我轉學?怎麼可以這樣?這是我的人生!」想想又
「難道我念不下去?只要我用功,一定可以。」父親回答說:
「不錯!但你得表現給我看。伊恩,你的成績很糟糕!」聽到父親
「我不是你!」
這部片子我因為要評析的關係,看了幾遍,每次看到這裡,眼淚就
我完全了解這位父親關愛孩子,又擔心孩子的心情。他何嘗不願意
但是他忽略了孩子正在成長,正在發展獨立自主的能力。
人的自我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非常脆弱,所以很怕受到打壓、干擾
所以面對青少年的成長,即使再著急,都只能不著痕跡地善加引導,或者
※親密月刊第四十一期,2001年8月發刊。
Photo by popofatt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