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李安
2018/10/22
到底是一種尊重,還是只是想把自己隱沒?
最近,有幾個朋友不約而同地忘記正在跟我討論到一半的事情,大概的狀況都是使用FB訊息或是Line,最後就停在我丟出去的一個問題當中……我永遠也等不到回音。你會說,那幹嘛不直接打電話問呢?對啊,那明明是一個直接的方式,為什麼我不做呢?我不由得問自己這個問題。
一開始浮現的答案,是要給對方足夠的「空間」,或許知道自己是個太有可能支配別人的人,所以也就更擔心自己會太頻繁地去詢問最後導致對方感到壓力或不舒服,所以調整自己的做法,反而按耐住想要打電話或再傳訊息詢問的心情,忍著不去打攪對方。或許我會設定一個期限,一週、兩週或一個月(也有一些就覺得算了不用再問了),才去詢問怎麼了?為什麼沒有給我回應?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忘了!」(通常對方會帶著一種嚇一跳和有點抱歉的語氣說這話。)
這就是過猶不及嗎?我不由得想,調整過度,反而也可能讓對方看不出我對這件事情的在乎,而最後的事實就是對方遺忘了跟我在討論一個約之類的。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調整回來就可以了,但這個時候有一個聲音悠悠地從心底深海的某一個角落浮現出來。
「終究還是怕做了什麼破壞與對方的關係吧?」
回想起來,這種躊躇,只會發生在我特別不確定對方用什麼心情跟我相處的時候,這種時候我的行為也會變得保守(可怕的B腦大爆發),但保守的選擇背後,不外乎只是因為比起做了些什麼錯事而破壞彼此的關係,沒做什麼事而導致關係的疏遠,對自己來說,比較不會有那麼強烈的痛苦。只是因為沒做什麼而導致的關係淡去,不去追究自己築的高牆,還可以賴著說對方其實沒那麼在乎。沒錯,覺得對方不在乎這件事情正是我在發現對方忘記時第一個腦中浮現的責怪語言。然而事實上,明知道對方可能忘記,卻不出言提醒的自己,同樣的也沒有為彼此的關係做些什麼事。
所以不要再為了用脫罪的方式保護自己,而傷害了自己對於關係的主動積極。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