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K
大陸《爸爸去哪兒》真人秀節目,深受觀眾喜愛!每對明星爸爸與孩子的對話與互動,更是引發許多話題!
我們會注意到:每位老爸看到孩子表現好時──且往往是該表現符合心中預期時,常會給予的回應之一就是「真乖!」;聽見父親的肯定,孩子們也總是笑逐顏開,一片幸福、和諧頓時溢滿整個畫面。此時,你心中是否會出現:「如果我(以後)的孩子,也能這樣可愛聽話,就太好了!」的聲音呢?
然而回想起小時候:自己就不是個聽話的孩子,有時甚至會對大人要求「聽他們的話」感到不公平而生氣!無奈因為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心中那個「才是對的道理」,或是因為說了反而會讓情勢拉起負面警報,於是漸漸地選擇不說;這樣的情節發展下去,就可能會出現「你說你的,我表面同意但骨子裡不認同」的狀況,錯過認識彼此心靈真實的機會。
但也或許:你就是那會聽話的孩子,因為你知道──聽爸媽的話,照父母的話去做,可以免去許多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困擾,並且收到「乖寶寶」肯定獎勳一枚!
究竟,要如何看待「孩子是否應該聽話」這件事呢?
姜涵老師在《存在de幸福》裡曾分享過以下觀點:
「多數人的幸福感是孩子聽話,而不是他生出價值觀──如果你從生命的終點來看,那就永遠不要死,要不然的話,你死了之後他要聽誰的?」
生命的有限性,很多時候能協助我們認清自己存在的目的、價值與意義。
比起將焦點放在孩子是否應該聽話,父母親更重要的任務是:引領孩子認識原則與正確的價值觀,並協助他們落實、將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具體的行動。
尼采說過:「人要在愛中成長,才能擁有創造力。」依據原則帶領,而非按照一條條規定要求做到符合;換作是你,你會希望自己在什麼樣的情境中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