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與思考

by 江 哲維
《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林文皓
2018/06/09

  這樣的能力,前半天生就有,後半後天培養。

  許多後天的教育當中,常常在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的情況下把前半的嘗試心態抹殺掉,後半的思考天賦又沒有培養起來,塞滿如何生存的知識。有些時候不知不覺,常常就是只有聽到「做你該做的事情」,可是探索的心情被說不該做,思考能力又沒有教,「什麼事該做的事?」這問題就變成我青少年最大的疑問,我又不知道我未來要做什麼?我怎麼知道現在該做什麼?

  近期有感的是,在一個機會下了解到,喜歡自己做的事情是需要找到喜歡的點的,小時候不論是畫畫、運動…甚至到課業,確實會讓我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區塊,讓我對於那個喜歡的事情當中,可以有所心得,甚至:會覺得那就是我未來的一部分。你說在畫畫的時候會不會想要成為漫畫家或是畫師?當然會有,某些可以參與的運動當中,會不會想要成為一個團隊一個重要角色?或是某些科目表現不錯幾次,好像未來就有機會成為一個這方面的「專家」…等等。然而,我發現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一些,但是我以前受到的教育當中,就會開始參雜一些這不一定是你的未來這樣的一件事情,或者被教育這只是一個興趣,做過就好。例如:運動有運動到了,那可以開始好好唸書了。書法課是希望你能夠安靜的練字,目的是能夠久坐在書桌前面唸書…仔細想想,運動的目的不是唸書唸的更好,而是更有意志力跟體力,書法課其實是要認識文字的美,並且能夠增加自己靜態的能力…,但是這不是作為唸書的手段之一,我同意這幾件事情,確實會讓唸書在某些時刻變得重要,可是如果沒有讓人找到唸書的目的或是方向,終究就是把附加價值當作主要價值在看待,然後就會發現:做了半天,好像自己只剩下這條路,不知道喜不喜歡,但是做的到就做吧,嘗試不同的領域沒有帶來自己的想法,思考過程中沒有真正思考重要的事情,只有「評估」自己做不做的到,做的好不好。

  實現夢想這件事情,沒有人教,很多人說這是天賦,喜歡的就會去做,我發現不是,喜歡沒有思考怎麼做,就會變成曇花一現然後虛耗掉自己一生,反而是後天的教育,教如何去「認識你自己」、「如何實踐自己夢想」、「認識自己的選擇」…,這些學校絕沒有教。學校教你知識、技術,然後你要選擇,可是不教你選擇,選擇是你自己的事情。最後很多地方就是靠感覺選擇。水到渠成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跟經驗的累積,而是感覺生命中培養了一大段不是自己選擇而是被動選擇的東西,累積出好像自己只能做這個,那就做這個吧的心態。

  思考能力是後天培養,可是沒學就要會,就要從體會跟反省找到自己的正確選擇,這實在太難。回憶過去十多年來學習,我比較了一下我認識我自己最大的不同是:我慢慢的脫離一個固定思考的一種方式,最大的差別是重新認識「嘗試」跟「思考」這兩件事情。嘗試去做的目的,來自好奇,好奇自己是如何參與這一件事情,然後對於自己有什麼新的認識,參與後喜歡也不一定要成為你的全部,而是你的一部分。而思考真正應該取代掉那些原本「評估型」的思考,而是思考「我會獲得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選擇」,「我現在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是真正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目的」…,這些是我覺得現代人應該要有的思考方式,也是我在努力鍛鍊自己要有這樣的思考方式。

  有些時候,被過去綁架的太多,要離開著舊有的思考方式,需要一點時間累積,但是,給累積的時間,我認為未來就會不一樣。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

臉書連結

封面圖源自: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