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來源

by 江 哲維
《iBEING》系列分享
作者:林文皓
2018/06/16

  我讀工科,電機系畢業,電子產品目前都是設計為使用某種能源來驅動,讓這個電子產品產生它被設計者希望產生的功能。

  在人文教育十年之後,我發現,人一樣也需要動力來源,來產生設計者希望產生的東西。而這個設計者,早期往往是父母、家庭,但是長大之後,往往是自己。

  在思考這件事情的起源是:工作當中我是怎麼看自己的?然後我連著連著,想我自己的能力這件事情,我發現我的能力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純粹的技術層面的東西,一個是思考上面的東西。

  技術層面的東西,在我身上是有的,我會操作單眼相機攝影,我會剪輯後製影片,我會處理電腦的問題、安裝直播系統、架設簡單的部落格、安裝音響設備。這些技術能力,在社會當中混口飯吃,應該是不成問題。但是我發現我在真正能夠把想法參入去進去的實後,也就是後半思考的時候,就變得比較不容易。

  回想起來,有動力學習技術,是因為它可以很快速的看到你學會了什麼東西,所以你會立即「獲得」什麼,但是當在學思考力的時候不會讓你立即「獲得」什麼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因此而放棄,而我大概就是最早放棄的那一群。「都可以」「恩,滿麻煩的,我再想想」「你決定就好」,這些都是屬於我經常說的話,但是會這樣說,就是因為沒有動力來源,我又要繼續過生活,很容易脫口而出的話:甚至連選自己的志願,問我想要做什麼,我都會用這種方式回覆。

  有意思的地方是,過去我用這樣的態度面對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情緒,因為沒有這麼的「在乎」,而真正回到我自己想要的東西,選擇上面的時候,開始會有一些感應,如果被迫選擇別的東西的時候,感覺到怪怪的,而在到後來,知道某些是自己在努力的方向被干擾的時候,就會不高興。情緒的出現,讓我知道我在意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我要追求跟保護的。

  常會聽到,許多人的動力來源是愛、責任、成就感…等等,我想我還不算是完全清楚我的動力來源的人,但是我開始意識到,有一個動力驅動著我不斷的願意接受新的事情,也不斷的去反省我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認為,真正能夠清楚自己內心的能量動力來源的人,在追求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上面,會更加努力到位。

from:作者


  你對於這世界懷有熱情與好奇嗎?你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你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你有感到困擾的事情,但不知該怎麼辦?

  iBEING是我們在一個臉書社團,本社團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間,也定時分享各類議題專文。

  歡迎點擊下方圖示申請加入。

臉書連結

封面圖源自: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