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功者學習|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專訪

by 林 文皓
沈燕士專訪

主持人姜涵(以下簡稱姜): 分子生物算很新的材料,當初怎麼會學這個?在清大開創分子生物學。當時學生學習精神有什麼特色嗎?是否學以致用?是否有壓力,父親同意嗎?
董事長沈燕士(以下簡稱沈):我主要學生物化學,當時還不確定將來要做什麼。當時生物化學這個詞很新穎才出現10幾年,後來才用化學、物理學解釋生物,有點像趕時髦。清大是第一個開創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學校,早期跟科學有關的都收,現在發展成生命科學研究院。進清大不容易,又是新的東西,因此非常用功,我對他們感到敬佩。1973到清華,1975有第一屆學生。教了幾年後突然有學生問我:我們學的是分子生物,應用科學,是否學了後將來都像您一樣出國留學,然後就教書。這讓我受到影響,開始想要不要當老師。經過一兩年便離開清華,看能不能學有所用。從我的觀點看看自己這行能對社會有什麼關鍵,想到台灣產業的結構,當時電子已經很好,軟體、光學也都起來;思考怎麼攻入市場,以及自己是什麼一塊料,訂出中程、遠程的計畫。但是父親不同意,不過父親算是開明,儘管父母沒有百分百同意但也慢慢了解,所以到最後父母、家人以及內人都很支持自己。

姜:創業維艱,81年兩岸開放,有想過到對岸開發、發展嗎?
沈:1985開始有生物技術的名詞,當時生物產業列管,想要到大陸難上加難,而且大陸的水準比我們差10年、20年,現在則是比我們進步5年。以前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領先,現在希望後輩能夠加油。2025年有個可怕政策,醫院中70%的設備要made in china,生技認證要到北京認證。Made in china的認證時間比其他短需多,只需要六個月。大陸有錢,大膽到各國併購,也學到技術。

姜:創業從零到有,近中長程的計畫。如何把自己專長跟政府產業結構結合後找到自己專長的定位,您一開始從儀器開始,是為什麼?
沈:當時臺灣對生技觀念很落後,儀器是學生物、化學很基本的東西。前面先copy它的東西,當時工時便宜,員工十分勤奮,以二分之一的價錢賣回去,公司才有立基點。把東西拿過來改造得更好,後來還給他,讓他更符合市場需求,後來被亞培買走。參加醫療儀器展的時候,老外十分驚訝台灣也做這些。

姜:儀器讓我們知道是否符合標準,因此都要很嚴謹?
沈:儀器有認證,美國有FDA。每樣東西一定要把規範弄好,功用也要明確。以認證來阻擋其他國,一個藥從無到認證大概要十年,花15~20億美金。那時漸漸流行居家檢測,包含血糖器,第一個決定走血糖器,各國很嚴謹,後來發展生物感測,我們是全世界第四個拿到血糖電化儀專利的國家。
打官司走到和解,第一個要有設計迴避(盡量不要很像)、第二個要有錢,當初告了我350萬美金。因此專利是要很注意的,這是大廠阻止你進入市場的武器。

姜:創業時打官司是否產生很大的煎熬?
沈:他可以不讓你進口,但他沒有這麼做,讓我很感激。因此在和解後我們還有來往。

姜:您對於學習孜孜不倦,轉業到商人,複雜度增加、風險也增加。平常教授生活穩定,不會有一堆問題刺激挑戰您,您心臟很大是不是?
沈:是。從商很多不可靠的因素,不只小公司、大公司也控制不了,包含國家政策。幣值變化是教書不會碰到的,還有認證也是。既然決定走入商業界,這些問題都在前面等我。進入這行要仔細想想。商標也很重要,註冊後三年沒使用別人還是可以用。專利每年要繳維持費,別人會想辦法把你廢掉,對此是要費腦筋的。

姜:您現在看起來神清氣爽,平常如何當下自化,有什麼修身養性的秘訣?不勉強自己,養身之道首重紀律,若是您不守紀律還有什麼方法?
沈:我喜歡跟朋友聚聚吃飯,以前睡覺都自然起,不特別早或晚,我不僅喝酒也抽抽煙斗。我也說不出什麼道理,我不太看醫生、照相、剃頭,但是有機會還是要常常檢查身體,因為可以預防,預防跟治療兩個並重。套句生物科技的話:All in the gene(基因),不抽悶煙,1970開始抽煙斗,考過才能在cs抽煙,代表通過考試可以開始做論文,當時裝模樣到現在,煙都不吸進去。

姜:您覺得自己是個耐壓的人嗎?如何保持清醒狀態?保持冷靜很重要嗎?
沈:一開始我會想辦法解決,無法解決就先沖淡它,它仍舊存在但不會有那麼大的負擔。
保持冷靜想法才會從四面八方來。想辦法把自己的才能、學的東西發揮,看看能怎麼解決,同時紓解自己的狀態。最要緊的是怎麼解決。最近可能因為年紀的關係,睡眠品質受了點影響,其他就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已。

20180505-董事長-沈燕士專訪《第一集》線上收聽

姜:今天最主要來聊聊五鼎,請問五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沈: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其實第一間公司叫三泰,後來才叫五鼎。心裡很敬重李先生,告別式去他家,看見他家的佈置很簡單(家徒四壁),讓我很感動。

姜:政府單位有先見的人,想要迎向趨勢得要看老天爺給不給。現在台灣是個需要振作的福地,您認為呢?
沈:沒問題,台灣知識本錢夠。85、86年先從光學開始,做儀器、試片,接觸到電化學,專注自己所學。當年金牌獎能拿兩百萬台幣,1996年第一台血糖計拿到精品獎。生物基金找到我們,要到新竹科學園區,當時有20%技術股(外面10%),現在沒有。若跟三泰沒關係,新技術直接轉到五鼎,也有獎項,名聲夠。進竹科不容易,97年進去,稅金20%、外面25%。

姜:沒學過商,您是怎麼補上的?
沈:台灣和生技博士有關約1000人,當時生技上市有很多優惠,1997年12月成立,1999年通過工業局上市(年齡最短上市),2000年上櫃。當時是龍頭,蔓延出來的公司有20幾家,我們是全世界電化學最多的國家。

姜:早期是龍頭,數量高過其他歐美。很多人會想您你能做為什麼我不能做,我可以在原來基礎上做的更好,當時怎麼看待這些事情?怎麼放過他們?這是侵權啊!
沈:龍頭不敢當,我們就是台灣第一家。輔導技術都存在,因此會讓人覺得簡單。台灣都是小廠單打獨鬥,也不願合縱連橫。老公司除了做血糖還做別的,出去演講說要做什麼,人家說我講太多,但我們仍然是先做出來的。以前我覺得反正我會有新的,但現在想想這方面應該是要告的。而醫療展台灣也有5、60家,大陸800多家。

姜:競爭對您來說是激勵您、激發您新的開始?是否要有更好產品?
沈:時不我與,我年紀大了,現在要培養人。要定出近中長程計畫,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

姜:經營理念有核心價值,這麼長久來,有哪些東西是您很看重?
沈:台灣基本人才優勢,生技方面。做的東西對台灣這個地方合適,例如:農業生技,生物可以列解塑膠。做生物列解的覆蓋布,時間到也不用收,還可以變肥料。

姜:很看重認證,在企業裡面要求要參與iso14000、iso18000,為什麼呢?
沈:Iso是基本品質要求,14000、18000是對環保要求,像試片盒子。FDA來四次,我們四次都零缺失。

姜:員工要保持敏銳度,像您很有敏銳度,但其實很難訓練。有夥伴關係,ODM是很重要一環。
沈:大家一起看好的論文,希望有啟發,要有新的知識。有腦力激盪。對團隊競爭也很重要,公司方向如何發展,團隊精神也是公司很重要的方向。

姜:公司最精采、最要補強的地方是什麼?
沈:五鼎最精彩的是我們做事情非常認真,但不會推陳出新,所以靈敏度較低。所以我們請博士班來貢獻,現在的話流行學校跟企業界合作。

姜:從核心價值聊到優勢,團隊每個人都很認真,但是在認真同時要保持敏銳度較為困難,跟他們學有專精的訓練有關係嗎?
沈:當然,政府也在推動學校跟產業合作,是個很好方法。所以我們一直跟政府搭配

姜:中間企業第一屆上台領獎,五鼎是隱藏的冠軍。人才這個優勢要進化發展、顛覆過去,要有什麼思維讓組織有跟您一樣的共識?
沈:現在我自己做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會請外面的人來,同時鼓勵小組開會、自己腦力激盪。希望以後他們能領導我,公司的發展可以因為他們的想法,領導公司。希望他們有想法有貢獻。

姜:您很開闊也不怕被淘汰,願意讓他人來帶領,這是十分不容易的。您有在培養接班人嗎?兒子是您心目中的候選人嗎?
沈:我希望每個部門都要將接班人培養好,公司已經21年。下面由誰帶領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接班人。兒子也是其中之一。大兒子生物、二兒子學電腦。雖然希望兒子能接班,但想過不要把蛋都放籃子裡,因此我選擇尊重他們想法。

姜:進入21年的公司,要轉型研發其他產品。預防性的材料可以提供給一般的患者使用。並透過患者使用口碑,讓公司價值得以呈現,是否以後都會秉持這樣精神?預估什麼時候可以真的連上?
沈:現在我們觀念開始調整,包含以後做農業生技…居家檢測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可以傳遞很多消息,怎麼跟社會環境結合,包含其他慢性病,偏遠地方,怎麼讓這些東西結合。
現在每個醫院都有要求雲端技術,雖然發展得很早,但現在要求越來越多,APP可以解決很多,但是當時沒想到,只想到藍牙。醫院與醫生的要求日新月異,所以現在拼命改。後進的公司可能價錢低、東西更厲害,所以我們就得改。

姜:組織前瞻性、跳躍思維是否足夠?
沈:跟同業並駕齊驅,但是執行力量較弱,因為老公司有包袱在。

姜:年輕人想要成功,請問您掌握什麼要素、保持什麼精神?
沈:孔子講解說士,推十合一。充實自己的知識、了解的東西,然後從你學到的東西推出自己的理想方向。
準備好做你的事情。做什麼事情,任何行業,要成功要:準備好、做你自己。BE WELL PREPARE BE YOURSELF。

20180512-董事長-沈燕士專訪《第二集》線上收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