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心,總是惹人心焦

by 林 文皓

  「趕快去唸書,成績考這麼差,以後怎麼辦呢?」

  這樣的台詞,相信很多家庭中都曾經出現過。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斷提醒學習的重要,但卻發現一天照三餐的提醒,孩子的學習態度依舊沒有起色,是孩子真的不在乎?還是其實他們也有不知該怎麼說的困難?

  今天與大家分享姜涵老師的一篇文章,來看看「年輕的心」所遇到的難題是什麼,又要怎麼協助孩子渡過停滯不前的狀態,邁向穩定的發展呢?


 

  姜涵老師《親密對話》:年輕的心,總是惹人心焦  文章摘錄

  年輕的心「跟欲望搏鬥、與情緒廝殺;跟高手競爭、與友人較量;跟挫折周旋、與遐想共處……」,使得學習像黏在手上的濕麵團一般,令人無法專注。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常常是一件接著一件發生在內心世界;別說孩子無法脫困,有時連大人也難逃其網!

  我經常提醒風格營的孩子,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上述的經驗,你所認識的你自己也只是樓面的自己,不是地下一、二、三、四層的自己。經驗與不確定性「對立、矛盾甚至產生曖昧」,使你有機會自我覺察、反省、思考,最後你「選擇」和它們對抗──千萬別小看對抗,對抗自己的限制與弱點是需要勇氣的。當然,勇氣如果能在理性的帶領下發揮作用,你將會發現:你的內在裡面有一位英雄。

  不妨就從「考試」這件事說起吧!年初和「與青春有約」的孩子們談到:「基本學測」,它是教育體制運作的模式,在還沒有更好的替代方式以前,我們必須接受「透過考試來證明自己能力」的現有體制。然則,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鼓勵自己勤於學習,最後證明你擁有「選擇權」而非「被選擇」呢?

  從「被動的」被選擇變成「主動的」擁有選擇權,只要你理解其中的道理,就不難調整自我。現在最困難的是:「在實踐過程中想要調整」與「真正拿出勇氣調整」是有一段落差的。落差中有四條動線不斷交錯:

  第一條是念頭萌芽:你知道要有選擇權必須努力。

  第二條是途徑選擇:從哪一科努力,又該怎麼計畫,怎麼做到?

  第三條是欲望作祟:踩在計畫中,經常會有一些墮落想法闖進來,
  例如有一個聲音一直說:「別人都在玩,我怎麼這麼驢啊!還在唸書。」

  第四條是自我曲解:「就算我認真我還是不會」、「上次考試的時候,沒看書反而考得不錯,所以認真是不可靠的,更生氣的是,同學只念兩小時,成績卻比我好!」

  在落差中交錯的動線,往往是需要自我覺察的能力,覺察後以「自我對話」的方式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實況。以下是我在青春班課程中,經常會提供給大孩子的思考方向:

  1.哪一個環節疏忽了?還是根本不了解自己需要哪種方式?

  2.下這樣的工夫為什麼結果不如預期?是練習的版本錯了嗎?

  3.藉口怎麼又出現了呢?

  4.是什麼「因素」擾亂了朝向目標的心?

  5.心中的掛礙「卡」在哪裡呢?

  6.按部就班的好處與壞處?彈性該用在什麼時候?

  7.可以再怎麼修正「計畫」?要回頭檢視哪些因素呢?

  8.能夠選擇的快樂將會是什麼樣的滋味呢?

  這些問題經常在課程中套上主題,講解其中的因素與連結,讓他們不斷去思考;而體會過「被動到主動的差異」,參與過「實踐過程中的矛盾與衝突」,他們才發現:要擁有選擇權是很大的考驗。因此,老師的工作就是引導孩子整合「經驗發展出來的材料、現實世界提供的線索以及行動中所累積的成效」,讓他們知道「管理致命的弱點,保持既有的優點」。這一點,看似容易,卻需要理性與實踐並存的態度才能有些進展。

  因此,面對考試不再只是考試的結果而已,而是在「考試的背後」,孩子能有勇氣接受「以自己內心世界的動態發展為題」的考驗。為了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奧祕,我經常的說法是:「老天何其殘酷!挑選狂飆、躍動的青少年來接受內心需要穩定的事實,且穩定後還得有好的態度……多難啊!但是,如果你做得到,不要客氣!請在精神上驕傲一下吧!因為你將在穩定中發現自己、發現世界」。

  ※親密月刊第五十六期,2002年11月發刊。

相關文章